《有所思,乃在大海南》是我第一次接觸朱天文的書,更確切地說,是她們三姐妹的書的初體驗,當然,書名是吸引我的原因之一,只是內容和樂府詩或熱切的情詩一點關係都沒有,讓我頗失望,不過還是有很多令我喜愛的篇章啦。
目前分類:華文作品 (40)
- Aug 01 Mon 2011 21:44
朱天文《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 Jul 17 Sun 2011 21:54
趙廣超《筆記清明上河圖》
《筆記清明上河圖》其實不是我最想看的趙廣超的書,我第一次注意到趙廣超,是因為他的另一本書《一章木椅》,可是他的書從來就不算便宜,所以我每回都反覆思量、考慮再三,然後想:再等等吧!沒想到他書愈出愈多,每一次都讓我心癢難耐,真是夠了!
- Oct 07 Thu 2010 08:09
吳甘霖《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 Sep 24 Fri 2010 08:19
簡媜《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 Sep 24 Fri 2010 08:16
謝旺霖《轉山:邊境流浪者》
《轉山》是謝旺霖親自騎著自行車至西藏的沿途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這一趟在冬季出發的流浪,並不是充滿浪漫詩意的旅行,除了艱難辛苦,常常可以看到作者與死神擦身,我無法評論這本書,只能敬佩這樣的勇氣及毅力。
- May 09 Sun 2010 08:37
龍應台《大江大海1949》
龍應台寫《大江大海1949》應該很辛苦,一方面是史料之多(不論是看書查資料,或是聽老人口述經歷),又要出之以文學語言(而非論文),難度實在不小;另方面是她寫的是自己父母親親身經歷的大時代,想起年幼時的自己不曾仔細體會的父母心情,在父親過世後必定懊悔萬分,寫書時心情之苦也就不言可喻了。
- Feb 09 Tue 2010 08:50
草莓圖騰《一輩子的戀愛》
草莓圖騰是少數我喜歡的部落格作家。我喜歡她犀利清冷的筆調,也喜歡她寫老公孩子的溫暖柔情;我喜歡她說自己「討厭鄉愿:對每個人都溫柔,等於對自己愛惜的人冷淡」;我第一次進入她的部落格【女主人的沙龍】就被她開宗明義的介紹給吸引:「一個成年女人的小客廳,在此喝茶聊天閑磕牙,喜歡請來坐,不喜歡右上角有個X(不是消音罵髒話喔),請自行取用,不必勞動女主人出來送客唄。」。
- Sep 26 Sat 2009 13:10
莊祖宜《廚房裡的人類學家》
莊祖宜是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人類學博士候選人,但就在寫博士論文期間,發展出第二專長──做菜,最後第二專長凌駕第一專長之上,取而代之,成為名符其實的「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光是這段經歷,就引人入勝極了。
- Aug 03 Mon 2009 14:08
莫言《檀香刑》
- Jul 09 Thu 2009 14:18
謝忠道《慢食:味覺藝術的巴黎筆記》
- May 20 Wed 2009 14:34
中古小姐《東京OL不能不約會》
- May 08 Fri 2009 19:32
林婉心《本家之嫁──清酒媳婦的藏元紀事》
- Jul 25 Fri 2008 20:29
台灣人看日本人《日本人真妙-東京OL求生術》&日本人看台灣人《奇怪ㄋㄟ-一個日本女生眼中的台灣》。
中古小姐的《日本人真妙-東京OL求生術》,這本書應該可以和青木由香《奇怪ㄋㄟ-一個日本女生眼中的台灣》一起看,前者是台灣人在日本生活,以台灣人的眼光看日本人的怪;後者是日本人在台灣人生活,從日本女生的眼中看台灣人的怪。
- Jul 03 Thu 2008 20:37
米力《我愛花花世界》及《我愛呷片Japan》
- May 15 Thu 2008 20:56
王安憶的《小說家的讀書密碼》
先說王安憶,之前嘗試地讀了她的小說《長恨歌》,書架上還有她的《啟蒙時代》,原本還想買《茜紗窗下》及《上種紅菱下種藕》的。熟知我的朋友都知道,正常的情況下,如果我迷上了一個作家的作品,在短時間內我一定買齊他的書,並且整天浸淫在他的文字之中;但王安憶的《長恨歌》把我給打敗了,連讀都沒讀完,書籤還夾在第四十二頁,當然,另一本《啟蒙時代》也無法令我產生翻閱的勇氣,至於《茜紗窗下》、《上種紅菱下種藕》現在應該還在出版社的倉庫之中吧! 那四十二頁的內容到底為何令我卻步呢?唯一的解釋是,描述方式太張愛玲,我想,王安憶一定不會承認,也許有些研究者也不贊同,但這是我身為資深小說讀者的感受,不用嚴密的學術論證方法,就單從語感上來看,那指東道西的樣子,真真像極了張愛玲。這可能和她上海的背景有關。
- Jan 29 Tue 2008 21:20
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
- Dec 19 Wed 2007 21:27
羅自平《霜葉紅於二月花》
《霜葉紅於二月花》是一本自傳性的小說,作者出生在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年(1950),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前,她的父母親被打為右派,因為她的外祖父是國民黨的軍法官,人到了台灣,而她的父母都是當時的知識份子,在反右運動中被打為右派。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當時還是初三的她中斷了學習,剛開始她和姐、弟們一心想改變自己的情況,使父親免於每晚被人捉去批鬥、毆打。兩年後,她清醒過來了,發現這是一種停滯,於是一家四姐弟開始自學,當中有許多人暗中幫助他們,使得作者在文革結束後已經自學完成高中、大學的課程,最後能考上研究院,研究量子化學;甚至在1980年申請至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修讀博士,現任加州理工大學的化學教授。(長達718頁的小說,長達二十多年的日子,涉及的人物、事件是那麼的多,恕我實在無法說個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