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時代背景在戊戌變法至八國聯軍期間,發生在山東高密鄉的小故事。雖然是現在小說,但卻像是古典小說,讓我看書看得很興奮,心跳加速,想到還會顫抖。

9.jpg

《檀香刑》是一種刑罰,實際上書中鉅細靡遺地描寫了許多種刑罰:「閻門閂」、「砍頭」、「腰斬」、「凌遲」,真的是鉅細靡遺,非常非常詳盡的描寫;這些刑罰中,「砍頭」是死得最痛快的一種刑罰了,但有時候「上面的人」就是不要人死得痛快,也就有了更多殘酷的刑罰,如「腰斬」(斬成兩截還能舞動)、「凌遲」(硬要把人割上五百、一千、二千、三千刀,直至最後一刀才能使人斃命),但是更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應是本書開場的「閻門閂」,活活地用鐵頭箍子將人的頭骨勒碎,眼珠從眼眶中掉出來。雖然恐怖,但本書壓軸好戲卻是「檀香刑」,可以想像是多麼可怕。不過,「檀香刑」的恐怖不是本書的重點,如果一本書的重點在描寫各種酷刑,那應該是「刑罰大全」而不是小說吧!
 
之所以需要描寫這麼多刑罰,是因為本書的三個主角都與「檀香刑」的施行有關:一是大清第一劊子手趙甲,被慈禧封為劊子手的狀元;二是貓腔戲主孫丙,因為殺了德國兵,為求自保學了義和拳,妄想抵抗德國人,最後被判「檀香刑」;三是發生這些事的地方父母官錢丁,他一心想做愛民好官,但在保護一個孫丙或保護全縣縣民間選擇了後者,幫助袁世凱及德國人捉住孫丙。

從三個主角的名字「趙甲」、「孫丙」、「錢丁」就可以明白,雖然時代背景及配角都是於史有據,包括錢丁的大哥是刺殺袁世凱的錢雄飛,與錢丁同榜的好友有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劉光第的兒子劉樸後來成為錢丁的侍從,砍六君子腦袋的又是劊子手趙甲、而趙甲還與劉光第有著一份奇特而真誠的友誼,錢丁夫人還是曾國藩的外孫女……,出場的配角全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偏偏主角的姓是按百家姓開頭的「趙錢孫」來取,名也隨便按上個「甲丙丁」就算完事;不過,也那麼剛好,「趙甲」音近「造假」,小說嘛,何必認真呢?「錢丁」不是中國人最喜愛的嗎?有錢有丁,但喚「錢丁」的知縣卻無錢無丁,無錢是因為薪俸不多、無丁則是夫人不能生育,所以不叫「錢乙」,就叫「錢丁」。(唉,研究的癖好犯了,非得論上一論,剛看完還想寫一篇論文投稿,想想沒那個時間,只好等我畢業再說吧!)

其中三個主角都不是壞人,趙甲是劊子手,代表的是國家的律法,一旦犯人被判刑,他只能執行,當他面對著有著一份奇特而真誠友誼的劉光第時,唯一能做的只是讓他快快解脫,心中其實非常痛苦;「檀香刑」所施行的對象是孫丙,也是趙甲的兒女親家,他唯一能做的只是讓他的親家因「檀香刑」萬古流芳。……這種故事當然不可能是大團圓結局,最後當然是悲劇收場,但有的悲劇收得淒涼,《檀香刑》結尾卻是華麗的死亡:孫丙被人以浸了油的檀香木杖從谷道(嗯,就是五穀雜糧經消化後排出人體之處)插入,避開體內所有器官,由肩膀出來,立在台子上,其間餵參湯續命,就為了「上面的人」要他這麼不像人樣的撐個五天才能死,最後當然活不成了;錢丁不要「上面的人」稱心如意,又不能違逆孫丙想轟轟烈烈演一場生命之戲的心願,直到第四天聽到孫丙喊:讓我死了吧,才拿刀要插入孫丙心窩;但趙甲的兒子、也是孫丙的女婿為了完成父親的工作,替孫丙擋了一刀,而趙甲欲為子報仇卻被懷恨在心的媳婦殺死,媳婦有感於所有人的悲慘跳下高台,錢丁最後殺了孫丙再一刀刺入心臟自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檀香刑
    全站熱搜

    書妝打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