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彼得‧梅爾的書,還記得彼得‧梅爾的《山居歲月》(A year in Provence)嗎?因為這本書,我愛死普羅旺斯慢悠悠的氣氛了,也因為彼得‧梅爾幽默的文筆,所以這股慢悠悠的筆調也不會憋死急性子的我,反而很吸引我慢慢地看下去,甚至常常露出會心一笑,反覆回味。
《重拾山居歲月》是彼得‧梅爾在《山居歲月》出版十一年後,再一次寫下的散文集;在這十一年間,有許多報章雜誌都說彼得‧梅爾毀了普羅旺斯,由於他的書帶來了太多觀光人潮,破壞了這裡的靜謐。但是,彼得‧梅爾在離開四年後再回到普羅旺斯,發現這裡和十一年前並沒有太大改變,因為地方是人造就出來的,這裡的人仍然一如以往地生活著,慢慢地、悠悠地生活著,這個地方,就永遠還如以往一樣沈寂、荒僻、安靜。因此,我更愛普羅旺斯了,因為它在劇變的時代,仍然自我、仍然不變、仍然清新。
《關於品味》則是《GQ》雜誌主編放任彼得‧梅爾去想享受世界上頂級的奢華,在此之後,彼得‧梅爾開始對人生的極致享受一一領會,其中有量身訂做、手工打造的頂級鞋子,他詳細地記錄繁瑣的過程,當然,這種服務(六個人照顧著你的雙腳)也是一種奢華的享受,這當然不是我們的「牛頭牌」可以比擬的,價錢也是高貴的──1200美元。這本書所記載的享受,都讓人嚮往,但就連真正的有錢人也不見得可以時常擁有;對我來說,這些知識是我由衷喜愛的,畢竟要成為一個真正優雅、懂品味的人,本書是有趣的入門書。
在《重拾山居歲月》中,介紹普羅旺斯的鵝肝醬、橄欖油、黑松露的這幾篇,是我最感興趣也印象最深刻的;而《關於品味》中,全世界最好的:喀什米爾羊毛、魚子醬、雪茄、頂級旅館度假、香檳、純麥威士忌,則是我最喜愛的幾篇。瞧瞧!是不是大部分還是與「吃」不脫關係啊?對於吃,再怎麼怪的東西,只要有機會嘗試,我絕不會說不,所以如果可以,當然一生得吃一次鵝肝醬、特級處女橄欖油(脂肪酸比例不到百分之一,其次還有良級處女油、普級處女油等)、黑松露、魚子醬。不常喝酒的我,也該嘗試各種紅白酒、香檳(只有產在法國香檳區的才是香檳,否則只能稱做氣泡酒喔!)、純麥威士忌(基本的蘇格蘭威士忌是由三十幾種純麥或其他穀物製成的,再往上一層則是只用純麥製成的桶裝威士忌或單一純麥芽威士忌,而真正屬於鑑賞家級的才是單一純麥威士忌)才不枉此生吧!最後,雖然我討厭煙味,但如果有機會,仍想抽一次雪茄,感受從容自在的優雅寧靜。除了吃,四股紗的喀什米爾羊毛圍巾及單股紗的喀什米爾羊毛衣是我覺得這輩子一定要有一件的物品。
但是,這些還不是我覺得最有趣的部分,〈完美的第二個家〉提到頂級旅館度假,其中精密地計算,如果想在世界其他地方擁有一個度假小屋,享受度假時的輕便及從容不迫,得花上多少金錢及精力,比如說買下一間小屋、在假期的第一二天先進行大掃除或花錢雇一位「阿姨」先進行打掃、將許多日常用品備上兩份、可能得面臨要用的東西在千里之外的屋子中……等種種麻煩事。如果將這些金錢及精力省下,可以享受一個無憂的頂級假期,入住一流的旅館,享受無微不至的服務,擁有數百位的僕人(服務生、廚師、管家),甚至如果這旅館真的值得每年度假光臨,可以訂下幾年的合約,打個折扣,放些私人物品在旅館內,然後被整間旅館奉為上賓。想想就過癮,是嗎?〈餵那隻咬你的手〉則將「小費」也列入世界頂級花費之一,彼得‧梅爾認為這是一種合法的搶劫行為。在台灣的我們由於百分之十服務費的「習俗」、及沒有付小費的習慣,則毫無感覺;在國外旅行時,又帶著「過客」花點小錢也無所謂的心理,不在意多付的小錢。然而,如果像彼得‧梅爾生活在國外,不論任何消費在商品及服務的金額之外,還得在付上一筆不小的開銷,甚至帶有威脅性的意味,如停車後不想車子被刮花、去高級餐廳不想坐在廚房門邊等,我想誰都不會開心吧!可是沒辦法,還是只能趁早塞點小費進服務生的手裡,以確保所有情況的完滿,當然如果早給、多給,說不定還能享受到好處:彼得‧梅爾說,把哪個別人的小羊駝大衣拿給你;當然是玩笑話,不過如果真的發生了,可以確定的是,那個小羊駝大衣的主人一定忘了給小費!
我真的非常喜歡彼得‧梅爾的書,主要大概跟我是個好吃者(gourmand)有關吧!不過,看彼得‧梅爾的書讓我覺得雖然現在無法負擔吃喝頂級美食,但我仍可以獲得許多關於世界一流美食的知識,讓我有朝一日能不只是好吃者,還能成為一位有品味的美食家(gourmet)。不一定要名牌,但喜歡生活得有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