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街-環秀山莊-怡園-耦園-網師園
我們前兩天已經遊過蘇州四大名園(宋代滄浪亭、元代獅子林、明代拙政園、清代留園),今天早上去領略「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的山塘街,然後下午去另外四個不怎麼有遊客的園林。
《紅樓夢》第一回:「按那石頭上書云: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有個姑蘇城,城中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這閶門外有個十里街,街內有個仁清巷,巷內有個古廟,因地方狹窄,人皆呼作『葫蘆廟』。」甄士隱就住在廟旁,是本地望族,賈雨村暫寄廟中安身,然後引出跛足道人的〈好了歌〉,為整部《紅樓夢》開場。
而所謂「閶門外有個十里街」寫的就是山塘街,而這一帶被認為「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我們不喜歡太商業化的古蹟、古鎮、古街,所以特別選在最冷清的早上來,除了可以看遊客的山塘街,還能走到居民的山塘街逛市場。(逛居民的山塘街早市時,我們就不拿相機出來了,要儘量隱身在人群中,不想貼上觀光客的標籤。)
山塘街與山塘河的修建與白居易有關,唐寶曆二年白居易任蘇州刺史,為了蘇州水陸交通,開鑿了一條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河北修路,即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長約七里,因此又被稱為「七里山塘」。(至今已有1100多年)
後來乾隆遊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寫下「山塘尋勝」,御碑亭仍然保存在此。
而且我們上次去北京,在頤和園曾見到「蘇州街」,即為乾隆因對七里山塘念念不忘而仿建的。
古戲台
早上人真的比較少,如果不是為了逛街,真的建議早上來,才有悠閒的氣氛。
閶門的水陸城門
山塘河、京杭大運河交會處
原本我們是想從山塘街搭遊船去虎丘,可是沒船可搭,只好打消念頭。
在山塘街吃「大阿二生煎鋪」,我們點了生煎包、小籠包、桂花赤豆湯。生煎包好吃,底煎得非常脆,內餡非常蘇式,帶著甜味。(蘇式甜點不怎麼甜,但鹹食倒是甜得受不了。)小籠包不屬於皮薄湯多的小籠湯包,皮較厚,餡一樣甜。下次還是去開封吃小籠包吧!桂花赤豆湯看起來是紅豆湯,但淡淡的桂花香味讓紅豆湯一點也不無聊。(在蘇州,什麼甜點都可以加桂花,連酸梅湯都是淡淡桂花味。很棒~)
早上我們是搭地鐵2號線至「山塘街站」,下午四個園林都在1號線,所以先到「養育巷站」,去環秀山莊。
環秀山莊跟前兩天去過的四大園林相比,面積小了很多;且以假山為特色,佔全園三分之一,是清嘉慶戈裕良所作。(和獅子林看太湖石的各種風貌不同,這裡全是假山)
環秀山莊所在地在東晉時為中書令王珉住宅,後捨宅為景德寺;五代吳越錢鏐之子錢元璙「金谷園」故址也在此(但不是石崇的「金谷園」,所以跟綠珠沒什麼關係);北宋朱長文(寫《墨池編》的人)的樂圃,明代則為宰相申時行住宅(想到申時行,我就只想得到《萬曆十五年》),清代畢沅也曾住在此地;直到嘉慶時戈裕良造假山,道光末年成為汪氏耕孟義莊的一部分,題名為「環秀山莊」。
雖然環秀山莊很小,但好在沒有遊客,非常幽靜,很適合體會這麼多名人曾經住過、大隱隱於市的氛圍。
有穀堂是前廳
四面廳
最北部是「補秋山房」
東北部為「半潭秋水一房山亭」
假山
離開環秀山莊,我們走到位於「樂橋站」的怡園。途經城隍廟,驚覺明天就是臘八。
我們去的幾個園林中,唯有怡園不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的九座園林:拙政園、滄浪亭、留園、退思園、網師園、耦園、藝圃、獅子林、環秀山莊)
怡園建於晚清,是蘇州最年輕的園林。因此在造園上,博採諸園特色,如複廊學滄浪亭(複廊上有十二方漏窗,圖案各不相同,兩面可相互借景)
水池學網師園
假山學環秀山莊
洞壑學獅子林
旱船學拙政園(此齋作畫舫形,為旱船,船頭部分深入水池,齋前水面雖小,卻有畫舫泊於船塢的意趣)
所以如果不那麼在意世界文化遺產的頭銜,去蘇州又只想去一個園林,那就到怡園吧,可以領略各種園林藝術。
入園處為園林東部,以庭院、建築為主。
循曲廊南行有玉延亭
一路西行有石舫(裡面有鄭板橋對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鎖綠軒(外面即為一叢竹子)
西部以東西向的水池為中心,池北岸假山以湖石砌為石屏、磴道、花台
又建有小滄浪(亭為六角形,在朝北的一面設壁,上開六角形漏窗。亭東北立有三塊造型獨特的太湖石,為怡園鎮園之寶)
螺髻亭
怡園廊壁上嵌有歷代書法家王羲之、懷素、米芾等書法的刻石101塊,稱為「怡園法帖」。
水池南岸有鴛鴦廳,廳南稱鋤月軒(取元薩都剌詩「今日歸來如昨夢,自鋤明月種梅花」),因此又名梅花廳,冬天可尋梅
廳北稱藕香榭(取杜甫詩「疏樹空雲色,茵蔯春藕香」),又因夏天可觀荷花而名荷花廳
池西盡處有裝修華麗的旱船畫舫齋。
這個小亭子內懸「南雪」匾,中間八角型框景,鑲嵌出後方梅花
拜石軒(歲寒草廬),既然叫歲寒草廬,則可在軒的南面天井找到松、柏、方竹、梅、山茶等
坡仙琴館(石聽琴室)
庭院中有太湖石如傴僂老人俯首聽琴
地鐵「相門站」出來,走大約1公里即可到達耦園。
「耦園住佳耦,城曲築詩城」,「耦」通「偶」,寓夫婦偕隱之意,也可知其園的特徵:中軸線兩側,布局上東西花園相互對應,住宅部分也有或東西、或南北、或上下、或明暗、或高低等兩兩呼應。
門廳進入後,有偕隱雙山
載酒堂
由中軸線至東花園的過渡小庭院,即為無俗韻軒
經曲廊可達北端背河的一排樓房住宅
東花園以中心的黃石假山為主要景點,是蘇州古典園林裡著名的黃石假山
東花園主廳城曲草堂
繞著水池有吾愛亭、山水間、便靜宦
藤花舫是一旱船造型
西花園則以湖石構景,織簾老屋、鶴壽亭、藏書樓
網師園建於南宋,初名「漁隱」,清乾隆時改名為網師園。網師園是整個蘇州園林中最小巧精緻的,大約只有環秀山莊一半大小,不到拙政園的六分之一。
網師園的結構可分三部分:
東部為住宅,可觀賞建築之美,共四進,自轎廳、主廳萬卷堂、擷秀樓、五峰書屋,依次展開。
主廳萬卷堂(因府中列書42廚,藏書萬卷,故名萬卷堂)
前面的磚細門樓為乾隆年間所造,雕鏤之精,被譽為蘇州古典園林中同類門樓之冠。
後面的磚細門樓
擷秀樓原為內眷燕集之所
中有湖石小庭院
五峰書屋為園主藏書處
東部的最後為梯雲室
繞往中軸主園,主園以池水為重心,池區用黃石(其他地區用湖石)
南面小山叢桂軒、蹈和館、月到風來亭、水閣為居住宴聚用的
北面集虛齋、看松讀畫軒等組成以書房為主
基本上皆採南方宴樂、北方讀書的設計
西部為內園(後花園),前有露華館
最後面有殿春簃(與樓閣相連的小屋稱為「簃」),周圍遍植芍藥,而芍藥(牡丹)開於暮春,所以名為「殿春」。
最後由避弄從內宅出園。
一口氣逛完四個園林,已經累得不行,沒辦法撐回觀前街吃晚餐,在走回地鐵站的鳳凰路上(十全街附近)找間藏書羊肉吃羊肉麵、羊肉冬粉、炒羊雜。全部都非常好吃!
藏書羊肉也是蘇州有名的美食,發源地就在第七天會去的木瀆。
回到觀前街後,先去每天都大排長龍的正新雞排買雞肉串、鴨肉串,回飯店配草莓、砂糖橘。(每天晚上都大吃草莓、砂糖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