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園-寒山寺-胥門-姑蘇水上遊-盤門景區
昨天才第一天開始玩,我們倆就走到腰痠、腿斷,今天為了偷個懶,參加了飯店設點的在地旅行團(一個人180元,含門票、遊船、導遊),心裡打的算盤是和我們原本的行程差不了太多,還加入了原價就要120元的古城水上遊,簡直物超所值。當然,我也猜到會安排購物點,但購物這種事本就得要我心甘情願掏錢才行,所以抱持著只參加一日遊的我也並不擔心。
早上8:30旅行團派九人座的麵包車來接我們前往留園(留園淡季門票45元,今日團費已含)。留園位於蘇州古城閶門外,去寒山寺也是同一個方向,所以我們今天從閶門進出幾次,光是這一點就讓我很興奮。(雖然只要一想到閶門,就想到賀鑄的〈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實在不是什麼開心的詞,但真能親身來到閶門,還是很棒!)
留園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嘉慶三年劉恕在已破落的園林舊址基礎上改建,因園主姓劉,所以也叫做劉園。到太平天國時,由於戰禍,留園又逐漸荒蕪。同治年間,盛宣懷的父親買下此園,進行大規模改修、增建,在光緒二年落成,改「劉園」的同音為「留園」。
留園園林規模大,分中、東、西、北四部分,分別可以領略到山水、建築庭園、山林、田園四種不同景色。它的中部即為原劉園,另外三部分則由盛宣懷的父親擴建。四個區塊利用建築隔斷,但又建造曲折的曲廊連接各部分。
留園中部是全園的精華,水池居中央,周圍環以土質假山和明瑟樓、涵碧山房、聞木樨香軒、可亭、遠翠閣、清風池館等建築,臨水而築。
明瑟樓(樓有兩層,近水而築,造型精巧,體態輕盈,取酈道元《水經注》「目對魚鳥,水木明瑟」而名)西接主廳,遠觀兩者形如一艘畫舫,有匾「恰航」(取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句意)。
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既然叫聞木樨香,周圍必定種植桂花,桂花細小,聞香而不見花是常事。)
清風池館(取自蘇軾〈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在池的東北角。
水池的東岸即為留園東部,多建築庭院,以五峰仙館和林泉耆宿之館為核心。主廳五峰仙館(取李白詩「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是江南園林中最大的廳堂。
林泉耆宿之館院中有水池,池北為冠雲峰,是北宋徽宗花石綱的遺物。
林泉耆宿之館也叫作「鴛鴦廳」,室內被屏風分隔為南北二室,風格大相逕庭。
留園的北部又一村(取陸游「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廣種桃李竹杏等樹木,又有盆景園,頗具田園味。
又一村之西亦為整個園林的西部,屬於南北狹長型。
留園行程結束後,我們和其他早上選擇拙政園或獅子林的遊客會合,坐上大巴士,一同繼續接下來的行程。
寒山寺相傳建於六朝梁武帝時,之所以名為寒山寺,則與唐貞觀年間的著名詩僧寒山、拾得有關,兩人從天台山來此,遂改名寒山寺。
寒山寺因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聞名,來到此地,就能想像張繼夜宿楓橋,聽寒山寺鐘聲,等待清晨蘇州城門打開,由閶門入城。
但我們只拍了江村橋
北宋時寒山寺改名為普明禪寺
元旦或除夕會有許多遊客專程到寒山寺聽新年鐘聲,我們是絕不可能那個時間來人擠人的,但到寒山寺不敲鐘也說不過去,還是乖乖買票排隊敲鐘去。
然後,我們被帶到附近神秘不知名的地方吃午餐,我們點了兩人套餐(共120元),有銀魚炒蛋、東坡肉、炒青菜、紫菜銀魚湯和一大鍋飯。其實味道還不錯,又品嘗到了太湖三白(銀魚、白魚、白蝦)之一的銀魚。
午餐後來到胥門。胥門,顧名思義即與伍子胥有關,現存城門建於元至正年間,我們正好遇上了胥門整修。
因為伍子胥對於建蘇州城有著極大的功勞,相傳在春秋時代吳王闔閭的時候,伍子胥即「相土嘗水,象天法地」,理水為河,壘土為城,築成了姑蘇城。(蘇州人為紀念伍子胥,胥門外的河流稱為胥江,胥江至太湖的入口處即為第七天我們要去的胥口,端午節別的地方紀念的是屈原,這裡紀念的是伍子胥。)
我們在這裡上船,從船上看古城。(這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蘇州古運河從春秋吳國時開始建,一直建到隋代。)
經過盤門
新市橋碼頭是唯一給散客搭乘遊船的碼頭。
運河的兩岸,一邊是古城區,一邊是以前的城外,即新城區。為維持古城景觀,古城區建築物皆限制不能超過北寺塔、瑞光塔高度,新城區才能建高樓,所以在蘇州城內的園林拍照,不必擔心像北京,永遠有高樓亂入。
到盤門景區時已經是黃昏時分了(因為下午大部分的時間被帶去絲綢、珍珠工廠)。
盤門是一座水陸城門,是中國唯一保存完整的古水陸城門。盤門始建於春秋吳國闔閭元年,根據南宋《平江圖》碑,當時的盤門已經坐落在今天的位置。
現在所謂盤門三景,包括盤門、吳門橋、瑞光塔。
景區裡面還有伍相祠,奉祀的當然是伍子胥。
蘇州西、南兩面的三座城門:閶門、胥門和盤門都面臨京杭大運河,我們今天三座城門都去過了,盤門、胥門是近距離接觸,明天還會再近距離接近閶門及旁邊的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