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劇Bar--日劇海報(圖片取自網路).jpg

這部日劇一共只有三集,情節非常緊湊:第一集是雪乙女酒坊的當家、釀酒師、四位工匠(原本是五位)全員集合的過程;第二集就是當家照釀酒師所指示的準備所有釀酒需要的材料及機具,直到萬事具備,開始釀本釀造清酒;第三集則進入重頭戲:純米大吟釀的釀製,最後酒熟成了、人也成熟了。

其中,釀酒的步驟是戲劇的重頭戲,除了鏡頭外,常常通過工匠直木的日記,以緩慢的節奏,一一說明,再穿插人物的背景、心情,使得清酒的釀製不只是酒的藝術,也是人生的藝術。我用「樂章」來稱呼它,是由於喜愛古典樂的當家特別在酒坊裝設音響,不只讓工匠們工作時聽音樂,米和酒也可感知到音樂,因此第二集、第三集往往配合劇情,轉換獨特的樂曲,一共有五首。

第一首是貝多芬的「皇帝」,搭配的情節是,有「惡鬼」之名的釀酒師主持雪乙女酒坊開坊釀酒典禮,以「皇帝」呼應在酒坊內號令全員的釀酒師,因此有一工匠還說:乾脆說是「獨裁者」!藉此明白點出音樂與劇情的關聯。

        第二首則是李斯特的「鐘」,配合的情節是釀酒師拿著碼表指導工匠洗米,強調洗米時間的節奏感及準確度,另一方面,當家為了慰勞辛苦工作的大家,親自烤了巧克力蛋糕,通過西點烘焙講究的精準比例及時間,呼應音樂「鐘」。所以最後背景音樂停止之處,正是蛋糕出爐的鬧鐘響起之時,指點觀眾理解音樂與劇情的聯繫與奧妙。

第三首蕭邦「升C小調夜曲」的播放,配合著眾人洗米後,享用巧克力蛋糕的畫面;釀酒師聽工匠說酒會感知音樂而改變風味後,反駁:能決定酒的風味的只有釀酒工匠,因此釀酒工匠的手藝會直接決定清酒的好壞。這是出於對自己的自信,也因此產生絕對的責任感、使命感。「那天,我們用自己的雙手,洗了200公斤的米」,那種再辛苦都不能放棄的執著情感,很適合這支曲子。

第四首、第五首出現在第三集中,和前三支曲子不同,音樂播放時,不再用任何台詞介紹曲目。第四首是貝多芬「快樂頌」,配合著一連串如行雲流水的劇情:酒麴製成、開始釀酒、本釀造清酒順利完成,節奏明快,由於配上這支曲子,可想而知,本釀造清酒的成果當然是讓人滿意的。

第五首是小約翰史特勞斯「藍色多瑙河圓舞曲」,配合的是本劇的重頭戲:純米大吟釀的釀製,雖然過程與本釀造清酒大致相同,好像理應圓滑順暢如圓舞曲一樣,不過,釀酒過程卻出現了許多波折意外,充滿變化起伏,又與曲子相合。而純米大吟釀與此支曲子相配合後,可以想像最終成果雖然是成功的,但過程絕非一如預期的發展,曾經陷入絕望沮喪、失去活力,好在最後不僅恢復生機,還由於這意料之外的變化,使酒的風味絕不單調無聊,令人充滿驚喜;以「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來比喻這款純米大吟釀的釀成,呼應了此劇的最後,當家、釀酒師、四名工匠都獲得了救贖與希望,有勇氣繼續面對各自的人生。
日劇Bar--劇照(圖片取自網路).jpg
因此,全劇以緩慢的節奏為基調,既說明了清酒釀製的步驟細節,又穿插了許多不同風格的樂曲以呼應劇情,使得本劇不只是展現清酒釀製的藝術,也同時讓人體會文化、人生的藝術。雖然一共只有三集,但份量十足;雖然節奏緩慢,但絕無冷場。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日據
    全站熱搜

    書妝打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