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目的地是明孝陵及明代南京城牆東段。因為知道明孝陵周邊沒什麼好吃的,決定早餐吃飽再出門。
除了豐盛的自助早餐外,每天都有額外招待的一道餐點,今天是雨花石芝麻湯圓,其實就是做成南京特產雨花石外觀的湯圓。
從「新街口」站搭地鐵2號線至「苜蓿園」站,買了鍾山風景區套票(人民幣100元/人),包含四個景點:明孝陵、美齡宮、音樂台、靈谷寺景區,而且一天走不完,可以連續兩日使用。但可惜,我只想去明孝陵及美齡宮,就連中山陵我都沒興趣,時間有限,當然去想去的點就好。
往[下馬坊遺址公園]走,下馬坊是明孝陵真正的起點,明代官員的謁陵路線是從下馬坊下馬,一路從大金門走到四方城再上神道。
我們走進下馬坊的石像路神道中段(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各4隻,2隻跪、2隻站;翁仲:武官4尊、文官4尊),先往明孝陵走,之後出來再走另一段石像路神道。
神道上的動物石像至今已有六百年歷史了。
走上明孝陵要走1.5公里。
[明孝陵]
朱元璋及馬皇后之陵墓,中國明清皇陵之首,之後的明清皇陵都按着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2003年明孝陵和北京的「明十三陵」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四方城]
是明成祖年間所建的碑樓,碑文是明成祖所寫,記述父親朱元璋一生功績。
從明孝陵的四方城大約步行10分鐘至[美齡宮]。
這是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還都南京,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官邸。
被暱稱為「美齡宮」,可見內部的豪華舒適,但我一張照片都沒拍。
然後,再搭地鐵2號線至「明故宮」站,前往[明故宮遺址公園]。
明故宮始建於元至正26年(1366),明洪武25年(1392)基本完工。
南京故宮開創了皇宮自南而北中軸線與全城軸線重合的模式。這種宮、城軸線合一的模式,成為後來北京城的設計藍本,並影響了中國明代王府、韓國首爾景福宮、越南順化紫禁城、琉球國首禮城等宮殿建築的佈局。
接著,我們開始一路走到[中山門],沿途經過沒打算進去的[南京博物院]。
因為早餐後,我們就沒吃任何東西,路邊有賣桂花糕的攤販,就買了6個來吃。熱騰騰的美味鬆糕,暖了我們空蕩蕩的腸胃及不知道還要走多久的心情。
中山門位於原朝陽門舊址稍北處。朝陽門因位於南京城東,最先迎接太陽而得名,是連接城內的宮城和城外的明孝陵的通道。1928年,國民政府為迎接從北平南下的孫中山靈柩,修建自中山碼頭通向中山陵的大道,將原朝陽門甕城拆除,修造三孔拱形磚門,並在門洞上嵌「中山門」的題字。
買登城票從中山門上去,進入[南京明城牆]東段:中山門—標營門—藍旗街通道(約2km)。
我喜歡走城牆,沒有電動機車從人行道上呼嘯而過,沒有喇叭聲,只有在城牆上慢跑的人 、 老人 、 孩子,及樹上的松鼠。
因為不知道標營門、藍旗街出來後要如何搭車,乾脆又走回中山門,要回「明故宮」站搭地鐵2號線。
剛剛兩個人才吃6塊糕,走城牆也消化得差不多了。路上看到「阿婆牛雜(南京博物院店)」,決定再吃一點吧。
搭地鐵回到飯店附近後,覺得沒力氣再出門覓食了,就先衝去「雞鳴湯包」早早吃晚餐吧。
今天走了大概13 公里,回房間看到這隻「不知道是不是兔子的兔子」,心情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