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鐵京都駅─近鐵西ノ京駅-藥師寺、唐招提寺─近鐵奈良駅
今天按照計畫要利用「奈良・斑鳩1dayチケット」(京都市交通局版)前往奈良,而京都版的斑鳩一日券除了近鐵外,本來就包括京都地鐵,所以我們一早就到飯店附近的五条站購買,然後順利在京都轉乘近鐵。
近鐵西ノ京駅一出來,就是藥師寺。這是日本法相宗的大本山,難怪裡面有「玄奘三藏院伽藍」。
金堂(正中央是藥師如來,兩旁有日光菩薩、月光菩薩),裡面都不能拍照。
大講堂(正中央是彌勒如來,兩旁有聖觀音像)
東塔是真正的國寶,但目前正在整修,西塔可以拍照,但其實是在昭和時期根據當初的樣子重建的(原本的西塔在後奈良時期,相當於明代時,因戰爭大火而燒毀)。
藥師寺的蓮花不是種在池塘,但開得非常漂亮,尤其能近距離欣賞蓮花,很有趣。
玄奘三藏院(現在裡面的壁畫殿關閉,下一階段因為盂蘭盆會的關係,所以開放時間是8/13-8/15)
離開藥師寺後,沿著小路走,就可以到達「唐招提寺」,這是律宗的總寺院,由唐代鑒真大師到日本所建。
傳說是孝謙天皇依照王羲之的字所寫的,不過這是複製品,真品藏於寺院內。
唐代高僧鑒真和尚在754年東渡日本, 759年開始建造此一盛唐建築風格之寺院。
金堂建於西元八世紀(相當於唐代),正中央是盧舍那佛坐像,兩旁有藥師如來及千手觀音立像。(一樣不能拍照)
金殿後面就是講堂,也建於西元八世紀(相當於唐代),是從平城宮遷來的建築,裡面是彌勒如來坐像,兩旁有持國天王及增長天王立像。
鐘樓
鼓樓建於西元十三世紀(相當於宋元時期),裡面供奉著鑒真大師帶來的佛舍利,所以這裡也被稱為「舍利殿」。
禮堂建於西元十三世紀(相當於宋元時期),是以前僧侶們的起居場所。
這是南半部的禮堂,是釋伽念佛會的會場。
藏寶閣,唐昭提寺創建時期已有,所以也建於西元八世紀。非常典型的倉庫模樣,一看就知道是藏東西用的。樹叢後面還有個藏經閣,是寺院內最古老的建築。
接著,我們頂著正中午的太陽,等了40分鐘的公車,就在快烤乾時,總算上了公車前往近鐵奈良站旁邊的商店街。這麼堅持是為了吃140年的「江戸川ならまち」(江戶川鰻魚飯)。
我們兩個點的都是能三吃的套餐。
第一吃是吃原味,從鍋子裡挖適當的量到陶碗中。
第二吃是加入蔥花及芥末。(照片失蹤了)
第三吃是加入茶,變成茶泡飯。
我最喜歡的是第一及二種吃法,茶泡飯反而讓味道變淡了,我們比較不喜歡。尤其是第二種吃法,連排斥芥末的書豪都覺得出乎意外的好吃,很推薦。
離開江戶川後,我們沿著商店街往回走,今天下午商店街正好在辦流水涼麵的活動。
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是大佛布丁
兩個人一起吃一個黑芝麻霜淇淋,再各吃一個布丁:抹茶及卡士達。(卡士達的比較好吃,果然是人氣no. 1)
第二個目的地是中谷堂艾草紅豆麻糬
現打的熱呼呼、軟綿綿麻糬好好吃,紅豆不會太甜、黃豆粉好香。(要不是剛吃完午餐,實在吃不下了,我真想再多吃一個)
第三個目的地是寬永堂
我們買了一個三笠燒(銅鑼燒)、一個黑豆羊羹。(黑豆羊羹剛入口就是迎賓黑豆茶的味道,可是第二口以後甜味愈來愈明顯,到最後簡直甜的受不了。吃過羊羹再吃紅豆銅鑼燒,總覺得沒那麼甜)
途中還看到有人遛貓頭鷹,我厚著臉皮去問人家可不可以拍照。是真的貓頭鷹耶,好可愛~
然後坐公車去「宮跡庭園」站,要去「阿卡將」買妹妹及表妹的小孩東西。
連宮跡庭園都在整修。
吹夠了冷氣,買好了東西,原本應該要立刻前往最想去的平城宮跡,沒想到巴士又要等30分鐘,簡直是不能忍受,所以我們討論了一下,沒有任何爭議地決定直接回近鐵站,放棄平城宮跡,下次再來。
回到京都已經有點晚了,醍醐寺當然也無法去了。
經過這兩天,我們發現,夏天的日本已經太過炎熱,不適合旅遊,最多就只有早上可以順利依照計畫前往,下午真的要看情況,可能還得搭配室內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