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1946.JPG

去圓明園之前,我超火大乾隆的,因為他超愛改建、超愛題字,什麼都出自他的手筆,很多東西都因此面目全非,比如今天去的雍和宮。

IMG_1949.JPG

雍和宮是雍正入主紫禁城後,將原本的雍王府潛邸升格為行宮而改的名字。原來是康熙在內城東北(所以也在M2地鐵線上)為皇四子胤禛所修的府邸,一開始被稱為「禛貝勒府」,隨著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就改稱「雍王府」,再隨著雍正當了皇帝,就改為「雍和宮」。乾隆也出生於此。不過,乾隆說:這是先皇的潛邸,他自己也出生於此,不忍其荒廢,所以將其改為藏傳佛教寺廟。(我怎麼也想不通,只留下一個府邸的土地,然後將上面的建築物全部拆掉改建,算是紀念父親及自己曾經在此生活的方式?)

IMG_1950.JPG
所以現在去雍和宮,完全只能想像當時作為雍王府的建築格局,眼前實際所見即為北京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人聲鼎沸多半由於上香的香客眾多。

IMG_1952.JPG

街對面就是孔廟及國子監,按照「左廟右學」的規制,兩者僅有一牆之隔。可以參加內部免費的導覽,全程大約1小時。(雖然導覽得很不錯,但當天北京又發佈大風警戒,而且這風比前一天還強、還冷,我一邊聽導覽,一邊一點一點地將口罩、帽子、手套加上身。)

IMG_1958.JPG

先進孔廟。北京孔廟是僅次於山東曲阜的中國第二大孔廟,始建於元代,是元明清三代官方祭祀孔子的場所。我個人覺得孔廟有三項可以仔細觀賞:一是元代以來各代科舉進士題名碑,二是江蘇金壇貢生蔣衡手書的十三經碑林,三是大成殿內懸掛的康熙至宣統九位清代皇帝的御匾(現在掛在正中央的是黎元洪的匾,而大門正上方的是袁世凱的匾)。
 
IMG_1985.JPG

IMG_1961.JPG

IMG_1966.JPG

IMG_1968.JPG

IMG_1974.JPG

至於國子監,也經歷了元、明、清三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最高學府,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國子監。 集賢門是國子監的大門。

IMG_1982.JPG

辟雍,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是國子監的中心建築。乾隆皇帝之後,每逢新帝即位,都要來此做一次講學。

IMG_1975.JPG

IMG_1976.JPG

彝倫堂,位於辟雍以北,元代名為崇文閣,明代永樂年間重建並改名為彝倫堂,在辟雍興建前,是皇帝講學之處,後來則改為藏書處。(彝倫堂從不開放,導遊說只開過兩次,第一次是因為連戰訪問中國才開放讓他參觀。)
 
結束導覽已經接近中午,不過雍和宮一帶實在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吃,我們卻又實在被風吹得很冷,沒辦法一口氣逛完地壇才吃午餐,所以將就去了肯德基,重點是吹暖氣!
 
全身由內到外都暖起來後,我們又步行至地壇,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夏至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早上去的雍和宮、孔廟、國子監都在安定門內,而地壇在安定門外。晚一點會去的正陽門外,則是天壇,所以皇帝祭天、祭地都要出內城。我以為發現了什麼大事一樣地跟書豪說,他很冷靜地回答我:「不然怎麼叫郊祀呢?」原來如此,真的只有親自走一趟才能深刻體會耶。)

IMG_1989.JPG

方澤壇是地壇的主體建築,其平面為正方形,象徵「天圓地方」之說(剛好跟我們最後一天會去的圓形天壇作一對照),座南朝北(這是根據「天為陽,地為陰」的說法,北方屬陰)。中心有兩層方台,所用的石塊均為偶數(陰數),有水池環繞,因壇周的方形澤渠而名為方澤壇。(可以想見,天壇所用的石塊應是奇數、陽數)

IMG_1992.JPG
齋宮是皇帝祭祀時的齋宿場所。

IMG_2004.JPG

(昨天去故宮也看到齋宮,聽書豪說,基本上在皇宮齋宮內住1天,然後在地壇齋宮住2天。)

IMG_1895.JPG

宰牲亭

IMG_1997.JPG

神庫,儲放祭祀用品之處

IMG_2000.JPG

鐘樓

IMG_2005.JPG

神馬殿

IMG_2006.JPG

因為目前北京內城九門中僅剩德勝門及正陽門保留了城樓或箭樓,因此我們怎麼樣也要特別去看看,反正在地鐵M2上,交通很方便!

IMG_2009.JPG

德勝門,寓意為以德取勝,所以明清兩代的軍隊都從德勝門出兵,寄寓此行必然可以得勝的期望。(戰爭結束後,則由同樣在北面的安定門班師。)現在只剩下箭樓了,不過從照片來看,雖然瓮城已經被拆毀,但接著箭樓的一小部分仍可以看到。

IMG_2007.JPG

正陽門,處在北京城的中軸線上(俗稱前門,是因為是北京城的前門吧),是北京內城正南方向的門(否則怎麼叫「正陽」門呢?)現存城樓與箭樓,中間的瓮城完全看不到了。(雖然維基百科說:「瓮城城門通常與所保護的城門不在同一直線上,使得攻城方需要將攻城武器轉往另一方向而不是長驅直入」,但正陽門的箭樓城門與城樓城門卻在同一直線上!?)
IMG_2011.JPG
 
正陽門城樓

IMG_2010.JPG

正陽門箭樓

IMG_2014.JPG

我們都到了前門了,當然要逛逛前門大街、大柵欄一帶。前門大街位於北京中軸線上,北起正陽門箭樓、南至天壇入口,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是皇帝往天壇祭天的路,也是北京的重要商業區。大柵欄也同樣是有著數百年歷史的老商業街,因此這裡有不少聞名的老字號。

IMG_2018.JPG

謙祥益在道光二十年以前進駐北京,成為一家實力雄厚的老字號綢布店,是北京絲綢業「八大祥」中最早開業的一家。

IMG_2020.JPG

天福號是北京著名的一家醬肉鋪,原址在西單牌樓東北角。始創於清乾隆三年。以醬肘子出名,為清朝的貢品。(我們買了兩包醬肘子回台灣吃,真的是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有的部位還帶有Q勁。我很懊惱只買了兩包!)

IMG_2023.JPG

瑞蚨祥是八大祥的首席店,以經營布匹綢緞為主,於光緒19年開店。

IMG_2026.JPG

張一元茶莊始建於清朝光緒二十六年,其中以張一元茉莉花茶最出名。

IMG_2029.JPG

經營中藥的「同仁堂」

IMG_2027.JPG

都一處始建於清朝乾隆三年,前門大街的都一處總店擺放有一組銅人塑像,再現了乾隆帝夜訪並題名的故事:傳說,乾隆十七年除夕,乾隆微服出巡回宮,途中經過前門大街,覺得饑渴,但當時商鋪已全打烊,僅有這間店仍挑燈營業,乾隆便率隨從入店用餐。由於菜香酒醇,乾隆大悅。聽掌櫃說該店尚無字號,乾隆說:「這個時候,京城只有你一家營業,就叫『都(京都)一處』吧!」回宮以後,乾隆帝御題「都一處」,由太監送至店中。

IMG_2040.JPG

我們在此吃今天的午晚餐。因為都一處的燒賣很有名,就點一籠羊肉燒賣來吃。至於甜的北京宮廷點心,就點一份驢打滾、一份艾窩窩吧!每一份都是8個,我們倆還想吃點別的,也有心無力了。

IMG20170210160757.jpg

IMG20170210160803.jpg

IMG20170210162337.jpg

另外還有賣醬菜的「六必居」(下次我一定要買了帶回台灣)、做手工布鞋的「內聯升」及「步瀛齋」等。

IMG_1918.JPG

 
 
 
arrow
arrow

    書妝打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